188金宝博,金宝博官方网站,金宝博APP下载
第一点,必须是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。说白了,就是你得是村里的“正经村民”:户口在本村,长期在村里生活,还得履行村民义务(比如交集体水电费、参与村集体劳动)。像张婶,户口在村30年,平时帮村里收卫生费,去年儿子结婚后分户,自己名下没宅基地,一申请就通过了;但隔壁村的老陈想在这村买地建房,就不行——不是本村成员,连申请资格都没有。农业农村部明确,“外来户”想申请宅基地,得先通过村集体表决,超过三分之二村民同意才行,这在试点地区都很少见。第二点,得符合“一户一宅”原则。简单说,一个家庭(以户口本为单位)只能有一处宅基地。比如王大爷家,现有老房子占地120平米(没超过当地200平米的标准),儿子今年25岁,结婚后分户成了新“一户”,名下没房,这就符合条件;但要是王大爷自己已有两处宅基地,就算儿子分户,也不能再申请。新政还说了,就算是“一户多宅”,只要是继承来的老房子,也不算违规,但不能再申请新宅基地。试点地区数据显示,2024年因“一户多宅”被拒的申请占25%,比往年降了8%,就是因为很多村民提前分户理清了“户头”。李叔就吃过这亏:去年他想在村东头的耕地里建房,觉得“离自家菜地近,方便”,结果申请直接被打回,乡镇国土所的人拿着地图告诉他:“你选的这块地是永久基本农田,就算村里同意,上面也批不了。”后来他按村里规划,在“宅基地集中区”选了块地,很快就批了。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因“不符合土地规划”被拒的申请占32%,但试点地区通过提前划定“集中建设区”,这一比例已经降到18%——现在不少村子都把能建房的地画成了“地图”,村民一看就知道去哪选地。